2019年1月27日 星期日

布吉自由行之食玩hea 潛水

布吉自由行之食玩hea 潛水

泰國是不少香港人熱愛旅遊點。消費平,最適合歎 Resort、揼骨、食好野。

我喜歡海島旅行,自從學識潛水後,每年也會來一場潛水旅行。今年潛水旅行定於一月中,目的地本定為台灣的綠島,奈何台灣一月水溫偏低。最後,機緣巧合之下,給我們發現了「斯米蘭島」(Similan Islands),展開我們第一次船潛之旅。想了解更多關於到「斯米蘭島」潛水的事項,可參看我另一篇「去斯米蘭島船潛懶人包」

要到「斯米蘭島」的第一步,就是從香港直航到布吉。於是,我們便著手規劃布吉自由行。

Similan Islands 是有名的潛水勝地

要規劃布吉自由行,可先了解地理位置、天氣/氣候。選好出發日子,再從「衣、食、住、行」入手進行旅行規劃。關於如何規劃到斯米蘭島潛水,我會在另一篇文章「去斯米蘭島船潛懶人包」中詳述,分享如何租訂船潛、船宿注意事項。

布吉地理位置及景點

布吉位於泰國南部,面向安達曼海 (Andaman Sea)。全島呈長形,南北較長,東西較窄。北邊連接著攀牙府(Phang Nga),斯米蘭群島(Similan Islands) 就是位於攀牙府的離岸群島。

布吉國際機場位於布吉島上北部,即12點方向。全島最旺地區並非布吉鎮(Phuket Town),而是「芭東海灘」(Patong Beach),位於島上西邊,可想像為8點方向。芭東海灘有大量酒店、餐廳、大商場、酒吧,非常熱鬧。至於,布吉鎮(Phuket Town)位於島的東邊,大概四點方向,分新舊城區,比較多遊客會到舊城區,內有老舊建築,感覺相當文青。但由於布吉鎮欠缺海灘,大多數前往布吉遊客都比較喜歡住在西邊,芭東海灘附近。

景點方面,如喜歡自然風光、水上活動,可選擇到布吉離岸小島,包括皇帝島 (Koh Racha)、珊瑚島 (Coral Islands)、蜜月島(Maithon Islands)、皮皮島 (Phi Phi Islands)、蛋島 (Khai Islands)。各個島都各有特色,可以進行活動也各有不同。如想更詳細知道分別,可參考馬蜂窩一篇文章「3分鐘看懂普吉島出海潛水選島選船」。我自己沒有到布吉離岸小島,主力去了斯米蘭群島(Similan Islands)深潛。

布吉環島方面,大多景點集中在島的南邊,包括Karon View Point、大佛 Big Buddha、Promthep Cape 日落崖等。



天氣氣候

布吉地處熱帶,屬潮濕熱帶氣候,四季暖和。

根據 Climates To Travel 的資料,布吉平均氣溫為28度。水溫多在28-30度,非常適合潛水。每年雨季在五月至十月。全年降雨量最少的月份是1、2月。

全年最低氣溫是23-25度,最高氣溫為30-33度

五月至十月是布吉的雨季

水溫長年在28-30度


行程

我們的行程重頭戲是四日三夜船潛,另加兩天hea resort,好好充電 :

Day 1: 香港至布吉,宿: Ashlee Heights Patong Hotel and Suites
Day 2: 布吉至蔻立(Khao Lak),宿:船宿
Day 3: 斯米蘭島,宿:船宿
Day 4: 斯米蘭島,宿:船宿
Day 5: 斯米蘭島至蔻立,蔻立至布吉,宿: Ashlee Heights Patong Hotel and Suites
Day 6: 芭東-Kamala Beach Area,宿: The Bell Villa Resort
Day 7: 布吉環島,宿: The Bell Villa Resort
Day 8: 還車,布吉回香港



上網

我的電話卡是用泰國Happy 卡,購自淘寶,價錢為人仔$20,可用8天,有3GB 的4G 流量,更包話音。如不懂淘寶,可用 klook 訂購,在布吉機場自取,價錢為港幣$38。此卡性價比極高,比用自由鳥$15/日平得多。

由於整個旅程大部份的日子也是潛水,所以除了泳衣、水母衣外,真的不用帶太多衫。女孩子的話,我會建議帶上海島旅行必備的Saron (沙龍)。當然若去潛水,可帶上自己的裝備及牌照。

布吉陽光燦爛,要注意防曬。帽子和太陽眼鏡是必須的。


在船宿的日子,其實好食好住,大部份餐食已包。

其他不潛水日子,在布吉也是不愁沒有吃的。我和朋友對於食,沒有太大的要求。兩天住在芭東,都是在 Jungcelon 隨便挑一間餐廳吃或在 Food Court 吃當地食物。所以,實在沒有什麼芭東美食可推薦給大家。

但我們住在The Bell Villa Resort期間,比較特別的是有一天我們安排 「in villa BBQ」。In Villa BBQ 是鬼佬花園BBQ,有廚師在泳池旁親自幫客人將食物燒烤好。即可以安座在 Villa 也有好吃的食物。

另外,我們自駕環島期間,午餐去了 Phuket Downtown 一間文青 Cafe 叫 The FeelSion Cafe,有時間和興趣都可以前往。



除此之外,我們還到了一間位於Promthep Cap附近,叫「Rock Salt」餐廳,餐廳對海,情調極好,位置、景色、食物質素也是非常好。我強烈推薦大家可在黃昏前來吃晚餐。


除船宿外,我只住了兩間酒店。分別位於Patong Beach 和 Kamala Beach。除了這兩個海灘,不少旅客會選擇住在Kata Beach、Karon Beach。想比較分別,我建議大家可以參看www.phuket.com 一篇叫 「1st Time in Phuket: Where should I stay」的文章,內文詳細比較住在各個海灘的優點和缺點。

我在 Patong Beach 住的酒店叫 Ashlee Heights Patong Hotel and Suites。預訂 Family Suites 2 bathroom。我覺得非常適合一行四人的家庭或朋友。其地理位置也算方便,距離 Jungcelon 要步行10-15分鐘。


我在Kamala Beach 住的酒店叫The Bell Villa Resort,我預訂的是 3 bedroom Private Pool Villa。每間房也有浴室。私穩度非常高。可以 In Villa Breakfast 一點也不意外。我覺得比較特別是可以 In Villa BBQ 和 In Villa Spa。


交通

由香港前往布吉 (機場代號為 HKT),航空公司有不少選擇如 AirAsia、HK Express、Thai Smile、CX 等,風儉尤人。我買的機票是 Thai Smile Airways,為期八天,包30kg 行李,價錢為$1800。這機票價錢與廉航比較,當然不算平。但航班時間卻相當好。

由香港到布吉,飛行時間約需三小時半。布吉比香港慢一小時。

PS: 值得留意,預訂航班前宜先查看「船宿」的時間表。航班的時間和日期最好和逗留在船宿的日數、出船/回航日期能配合上。再者,在斯米蘭島最後一潛(last dive) 後,要隔18小時才可搭飛機。所以,在預訂機票前,宜先與船潛時間配合一下。

當地交通

(1) 船潛:往返碼頭交通
船潛方面,上船地點位於蔻立(Khao Lak)附近。我們潛水公司有提供我們往返布吉交通,價錢為THB 600 來回。

(2) 機場至酒店
在布吉不像曼谷可用「Grab」手提電話應用程式輕鬆 Call 的士。
五年前,我曾經來過布吉,當時沒有特別安排地接,就直接在機場坐 Shuttle 到預訂酒店。當然,坐 Shuttle 必須與他人併車,價錢是多少已忘,但當中有個不太愉快的經驗。就是坐 Shuttle 到酒店期間,會被載到一些旅遊公司,當地職員會游說你在未來幾日參加他們的團出海或參與水上活動。當然,你可以力拒,但這「突如其來」的推銷過程,卻浪費了不少時間。為免相同的事再度發生,今次我在出發前,已預先訂好機場往來酒店的交通。

我是在淘寶預訂布吉島接送機服務,只管在淘寶搜尋打「普吉島接送機」,可找到不少選擇,有些公司更可以接三小時內的急單。我們一行四人,預訂7人車,不併車。接載我們的職員穿klook 制服,非常準時及有禮貌。接機只需要150人仔,而送機就140人仔。

不懂淘寶的朋友,可以直接用 klook 預訂,但價錢較貴。我們比較過同樣租用7人車,由布吉機場到芭東海灘,klook 索價 $234。所以,懂得用淘寶,不妨用淘寶預訂。

(3) 環島
我們有一天在布吉的行程選擇環島遊。若不懂駕車,可選擇包車環島。一般6小時包車,約$400-500。而12小時包車,約$700-800。若懂得駕車,不妨考慮自駕遊,因為在泰國租車自駕價錢不貴。

布吉自駕

租車

在布吉有不少大型租車公司,如 Hertz、Avis、Thrifty、SIXT等。大家可以利用 Rentalcars.com 來租車(這租車搜尋網站非常易用,之前我們在冰島自駕租車就是用上它。另外,用它租車的好處是可以儲 Asia Miles)。我們租車最大條件是可在巴東市區取車及還車,原因是我們旅程頭一部份根本不需要用車。可供我們在市區取車/還車的車行選擇不多,只有「Avis」和「Budget」。我們最終選擇在 Avis 租了兩日 Toyota Corolla Altis,價錢約$1200,包unlimited mileage、additional driver、collision damage wavier with zero excess 。我們租車主要用來搬酒店及環島。環島一天,我們就駕車到東邊 Phuket Old Town、南邊Promthep Cape、Karon View Point、芭東海灘。入油費總共為$90。相當抵玩。

自駕困難嗎?
在布吉租車,大部份都沒有GPS。所以,我們出發前預先在 maps.me 下載了布吉的離線地圖,再標示一些會去景點。到逹當地,再配上淘寶買的車用導航架,就能充當 GPS,執行上來沒有大問題。
若對如何使用 maps.me 規劃自駕遊有興趣,可參看我另一篇文章「如何用maps.me 作GPS自駕遊」。

和其他小島不同,布吉交通狀況不太順暢,因為布吉太多車,尤其是電單車,自駕時要份外留神。另外,駕車至芭東時經常遇上塞車的情況,駕車時間會比預算多一倍。我覺得在小島上遇到最大的挑戰除了塞車,還有泊車問題,經常要街泊,人多車多,非常考驗泊車技術。宜有一定駕車經驗才到布吉自駕。

活動

在不潛水的日子,其實我們主要活動不外乎 hea resort 、出外吃東西和到日落崖看日落。另外,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推油、揼骨。一共做了三次。第一次就是幫襯 Jungceylon 附近的 Health Lab 兩小時推油加按腳,價錢約 1300 Baht。第二次就是幫襯 5 Star Massage & Beauty Salon ,按腳一小時,收費是 400 Baht。第三次是在 The Bell Villa 做 In Villa Aromatic Oil Massage ,兩小時收費是 1899 Baht。我個人最喜歡是 In Villa Massage,手勢好,非常舒服。

消費


機票:HKD 1800

酒店(兩晚芭東酒店,兩晚Villa)= HKD 2200

8天數據卡= HKD 24 (如兩人同行,更可用熱點共享數據(hotspot share),攤分支出)

交通費用(租車、油錢、機場至酒店接送) = HKD 400

當地洗費(食、買手信、揼骨) = HKD 2200

(未計潛水)合計= Around HKD $6700 

潛水總消費(連租用裝備費用)=約 $5400 左右

以潛水旅行來說,$12000玩八天,其實相當超值。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去斯米蘭島船潛懶人包

去斯米蘭島船潛懶人包

介紹

斯米蘭島 (Similan Islands) 位於泰國蔻立(Khao Lak),由九個小島組成,是潛水勝地。泰國政府將斯米蘭島劃為國家公園 (Similan Islands National Park)。為了保育,斯米蘭島每年只限在十月中至五月中開放。


最佳前往時間

斯米蘭島每年只會在十月中至五月中開放。11月、12 月、4月、5月雨量比較多。雨量最少月份在1月、2月,所以可以考慮在這兩個月份前往。

但有「潛友」跟我們說,其實最好到訪斯米蘭島的時間是在十月中、十一月。原因是斯米蘭島經過前五個月的關閉及保育,10月、11 月公園再開放時,水質和環境必定是最好的。
四月、五月、十月及十一月,布吉雨量較多

行程

要到斯米蘭島潛水,最佳的體驗方法是船潛(Liveaboard) 。Liveaboard 最大的特點就是「Eat、Dive 、Sleep、Repeat」。

完成船潛後,如果假期有限,可以稍作休息一晚,便立即回港。變成「Eat、Dive、Sleep、Work」。而我們特意安排完成船潛後,多兩天hea resort,變成「Eat、Dive、Sleep、Hea。Finally Work」

Day 1: 香港至布吉,宿: Ashlee Heights Patong Hotel and Suites
Day 2: 布吉至蔻立(Khao Lak),宿:船宿
Day 3: 斯米蘭島,宿:船宿
Day 4: 斯米蘭島,宿:船宿
Day 5: 斯米蘭島至蔻立,蔻立至布吉,宿: Ashlee Heights Patong Hotel and Suites
Day 6: 芭東-Kamala Beach Area,宿: The Bell Villa Resort
Day 7: 布吉環島,宿: The Bell Villa Resort
Day 8: 布吉回香港

如對我在布吉行程感興趣,可參看我另一篇「布吉自由行之食玩hea 潛水」。

斯米蘭島的行程跟船宿航行路線排勾。我坐的是 Manta Queen 5 (MQ5) 。4日3夜,有11個 Dive ,當中有一個是 Night Dive,如有自己的潛水電筒可自備。11 個潛點中,我最喜歡的是「West of Eden」 和 「Boonsung Wreck」。另外,有一天會被安排登島,8號島,這裡被譽擁有為泰國最美麗的海灘。


由於整個旅程大部份的日子也是潛水,所以除了泳衣、水母衣外,真的不用帶太多衫。女孩子的話,我會建議帶上海島旅行必備的Saron (沙龍)。除了為拍照好看外,還要考慮 dive 與 dive 之間,基本上待在船上穿著泳衣準備。自己裝備方面,我們只帶了自己的 Snorkel、潛水錶、Log Book。其他裝備都是在船上租用。

由於船潛有一天會被安排登島。登島時需要澗水。建議大家準備潛水袋和潛水軟鞋前往。

另外,潛水牌照是必備。潛水旅遊保險也是必須購買,因為登船前會檢查。所以,出發前購買旅遊保險,宜先研究保險承保範圍,是否包括潛水。

船艙上有一條大毛巾提供。我提議大家另備多一條毛巾。船上大毛巾用來抹咸水,而自備毛巾就用來沖涼抹身。

到斯米蘭島潛水,最基本都要有 Open Water (OW)的牌照,有 Advanced Open Water (AOW) 更好,因為其實大部份潛點最大的深度也大過18米。我們一行四人,同行的一位朋友只有 OW資格,原來在船上可以順度學 AOW,價錢約 8500 泰幣,比我們在香港學還要平。想學高氧(Enriched Air Diver)也可以在船宿期間學。

船宿其實好食好住,包三餐及小食。枱面有吃不完的曲奇。生果方面有香蕉、柑可隨便食。飯後偶爾會有芒果、西瓜、菠蘿吃。水是無限供應,設有冷熱水機。如有飲暖水習慣的朋友,可自備保溫瓶。飲品方面船上有免費朱古力、咖啡、電解質補充劑提供。如喜歡啤酒、汽水,船上有大冰格,內有啤酒、汽水可供購買。方法是拿取完飲品後,在Honest List 寫上自己的名及飲品數量,最後一天下船前才一併結帳。船上更有提供常用的止痛藥、止暈藥。

如果想自備食物或飲品上船,也是可以的。飲品可用箱頭筆寫上自己名字,然後可存放在雪櫃冷藏。

有一晚船宿的晚餐竟然是 BBQ

交通

布吉位於泰國南部,面向安達曼海 (Andaman Sea)。北邊連接著攀牙府(Phang Nga),斯米蘭群島(Similan Islands) 就是位於攀牙府的離岸群島。要去斯米蘭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由香港直航至布吉,再轉車前往蔻立(Khao Lak),在Khao Lak Taplamu Pier登船到斯米蘭島的地方。

由香港前往布吉 (機場代號為 HKT),航空公司有不少選擇如 AirAsia、HK Express、Thai Smile、CX 等,豐儉由人。由香港直航到布吉,飛行時間約需三小時半。布吉比香港慢一小時。

PS: 值得留意,預訂航班前可先查看「船宿」的時間。航班的時間和日期最好能配合上船期。再者,在斯米蘭島最後一潛後,要隔18-24小時才可搭飛機。所以,在預訂機票前,宜先與船潛時間配合一下。


當地交通

The Manta Queen Fleet
要到斯米蘭島,登船地點位於蔻立(Khao Lak)的Khao Lak Taplamu Pier。由布吉到蔻立(Khao Lak),潛水公司有提供我們往返交通,價錢為每人THB 600 來回。

如何預訂船宿?

船潛是我們行程最大的重頭戲。關於預訂船宿有三個途徑:

1. 淘寶
在淘寶搜尋中打「斯米蘭島船潛」就可以看到不少選擇。

2. 跟香港潛水公司預約潛水旅行
像旅行團的形式,完全可以不用腦,費用包機票、船宿、租用裝備費用。

3. LiveAboard.com 
我的船宿是跟 LiveAboard.com 預訂的。LiveAboard 是一個大型網站,在上面可以輕鬆預約到世界各地的遊輪或船潛。在google 打下關鍵字「Similan Islands Liveabord Diving」,便會找到相關連結。斯米蘭島的船潛最短是3日2夜,其他有4-8日。由於這次是我們第一次船潛,我們選擇了4日3夜船潛,選定的船是 Manta Queen 5,包11 潛,潛導與潛水員的比例為1:4-5。價錢為$4000/head ,未計公園入場費或租用裝備費用(約需泰銖$4000)。船宿上提供餐食、小食(Full Board)。以這價錢,包食、包住、包潛來說,其實相當超值。

相信不少未住過船宿的人和我一樣,對船宿充滿好奇。以下是我在出發前曾經有過的疑惑:


船宿的疑問


有行李大小限制嗎?
登船時沒有行李大小限制。但船艙空間有限,謹夠打開一個26吋喼。如果和其他人併房,如何開喼更是一個大難題。建議大家帶基本行裝前往,頂多帶一個20吋喼或旅行袋就好。因為船艙真的一眼望晒,比日本納米酒店還要小。

船宿有沒有冷氣?
有,船艙有冷氣提供,但冷氣多在晚上才開啟。船艙比較局促,不少人會選擇到甲板過夜。

船宿可叉電嗎?
船艙內每人床頭有一個插頭可供充電。當然要自備轉插。但如果有自備潛水相機、手機,最好帶拖板叉電。

船宿有手機訊號嗎?可以上網嗎?
船上有WiFi,但 Wifi 的訊號和手機訊號一樣時有時冇。Wifi 每晚約莫8點就全無訊號。這樣也好,可以盡快休息。

船宿有限水供應嗎?
飲用水方面是無限量供應。休息室有飲水機,提供冷熱水,宜自備膠水樽,習慣飲暖水朋友,可帶保溫瓶上船。忘記帶水樽也不要緊,船上有膠杯提供,可重覆使用。
而沖涼熱水,多鼓勵大家自律盡量縮短沖涼時間,來一個 quick shower。Dive 與 dive 之間,則建議大家用船尾的 Quick shower 冷水沖一沖身和頭。

關於上廁所
船宿有三個廁所,是marine toilet, 即沖水後所有東西直接到大海。所以,若上廁所需要衛生紙時,要放入專用垃圾桶,不能沖入廁所。我在船宿住了四日三夜,衛生情況不錯。

船宿不淮穿鞋
即赤腳走。登船時會被收起鞋,登船後接下來幾天都要赤腳,連拖鞋也不可以穿。有一日會被安排登上八號島,如大家有意走上島上高點,建議自備潛水襪子,保護雙腳。

住在船宿容易頭暈嗎?
船宿不是大型遊輪,只是附有獨立房間的中小型船隻,不會很穩定。
我不是一個容易暈船浪的人,住在船宿上除了第一晚登船,睡在船艙,感覺到有一點點搖晃外,其他時間不覺有問題。只能說睡眠是非常重要,盡可能讓自己有充足睡眠,就不容易暈浪。
我的朋友是一個非常容易暈船浪的人,在登船前已帶上 Sea Sickness Wrist Band,刺激穴位,船宿期間又吃下暈浪丸,但整體問題也不大。
反而,我們離開了船宿,從回陸地,有「暈地浪」的情況。雙腳踏地,竟有少少搖晃之感。經過一晚睡眠就調整了。

船宿期間需要給小費嗎?
船宿上除了潛導(Dive Master)外,還有不少泰國職員進行各類工作,揸船、煮飯、清潔、換氧氣樽、協助整理裝備、搬運行李等,勞苦功高。船上不會強制要求給職員小費,但可在落船前將小費放在船上的 Tip Box ,以表心意。小費參巧價錢約每人$1000-$2000 Baht。而潛導方面,大家可以個別打賞。

到斯米蘭島的注意事項

1. 要預付公園入場費 (Pay Park Fee in Adance)
斯米蘭島每天限525名潛水客進入。為配合有關政策去限制潛客人數,公園入場費必須最遲於出發24小時預先繳付。這手續一般由潛水公司代辦,遊客會被要求提供姓名、護照號碼、生日日期、國籍,以辦領有關手續。另外,潛水公司會要求遊客出發時,要帶備一個護照影印本,方便核實身份。

2. 潛水客必須購買潛水相關保險
這是斯米蘭島公園的規定。在登船前潛水公司會檢查潛水客有沒有購買相關保險。所以如計劃到斯米蘭島潛水,購買旅遊保險時宜先查清楚有沒有保障潛水活動。另一個選擇,是可跟潛水公司買相關保險,費用一天約THB300。

3. 不能在斯米蘭島學初級潛水
即是所有到斯米蘭島潛水的人士,必須最少有 Open Water Diver 的資格。

4. 不能用一次性塑膠 (No Single Use Plastics)
我們住在船宿,所有餐食也由船宿提供。所用餐具也不是即棄餐具,不會製造大量一次性塑膠。但如果你的隨身物品有一次性塑膠,如藥物的包裝袋、裝零食的包裝袋,不代表你不可將有關物品帶到島上,而是你不可隨便掉垃圾。只要將相關垃圾放入船上指定垃圾埇即可。但當然謹記盡可能減少使用或產生一次性塑膠。

5. 不能在島上過夜
以前在斯米蘭島4號島是可以登島過夜,但現在是禁止在島上過夜,船宿除外。


潛水攝影

能夠在潛水期間攝影,拍下海底下各樣的海洋生物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們潛水拍照的工具是 iPhone 配備淘寶淘的40米深度防爆手機潛水殼(價錢約$178人仔)。另外,我們有帶相機加防水殼。比較兩部機拍攝出來的效果,發現 iPhone 拍出來的水底照片不比相機差。

其實,在水深超過15米的地方,水底下拍出來的照片少了紅光,多是藍藍綠綠。潛水攝影時要「打光」或配上紅鏡,才能還原本來的顏色。當然,使用後製程式也能還原本來的顏色。今次,潛導介紹我們用一個免費的手機應用程式叫「Dive+」,只需輕鬆按一下掣,就能還原水底下所拍的照片、影片的原色,非常神奇。

另外, Dive + Weefine 有出潛水手機防水殼,價錢約$1800 人仔。其特點是內部可調節大小,適合多款手機型號。另外,潛水手機防水殼本身附有電腦表功能,即拍照時也可同時實時監察自己潛水狀況,非常方便。凡購買潛水手機防水殼﹐又可以免費使用 Dive + 的應用程式,將照片色彩還原。


洗費


潛水船宿(4日3夜,包食住,11 dives)=HKD $4000

公園入場費 (Park Fee): 1100 Baht =HKD $280

租用潛水裝備費用: $2850 Baht = HKD $720

往返布吉的交通: $600 Baht =HKD$150

總消費為HKD $5200。


潛水感受

今次是第一次船潛,第一次連續三天潛11 dives。之前的潛水旅行多是 Day Trip 船潛和岸潛,頂多一日三潛,今次破了紀錄一日4潛。感覺有一點 Chur,但能夠看到很多魚群、海扇,感覺相當值得。船宿也沒有想像般辛苦。又能在船上和其他熱愛潛水人士,交流潛水心得,覺得這是一個難忘經歷。

斯米蘭島 (Similan Islands) 非常適合初學者潛水,沒有很急的流,水溫有29-30度,能見度很高,有很多魚看,很開心在今次潛水之旅看到鰻魚、海蛇、獅子魚、熱帶魚群。

我是非常推薦各位潛水初哥到斯米蘭島潛水。

海底的世界色彩豐富
雖然沒有魚的風暴,但潛水期間可以看到很多魚群


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

海之京都-天橋立、伊根舟屋懶人包

天橋立介紹



日本有三景:松島、宮島、天橋立。天橋立是一個長長的天然沙洲。天橋立沙洲連接著「文珠」和「府中」兩個地區,兩個地區均設有休憩、娛樂設施及展望台。文珠有天橋立ビューランド (天橋立View Land,即飛龍觀),府中有傘松公園(即昇龍觀)。由「文珠」即天橋立站所在地,到「府中」,有三個交通方法:
(1)腳踏車/步行
天橋立沙洲設腳踏車道,全長3.6km, 單程踩腳踏車所需20分鐘,而步行約50分鐘。
(2)遊覽船: 天橋立觀光船
往返天橋立「文珠」地區及「府中」地區(一の宮桟橋),價錢: 單程530yen,來回960yen。船程為12分鐘。關於時刻表,可參看官網
(3)巴士/自駕
值得注意是天橋立沙洲不設車道,意即不論你坐巴士或自駕也無法直接通過天橋立沙洲,必須繞路。

所以,「天橋立」是一個很大的景區,當中包括以下的景點:
文珠:智恩寺、智慧之湯、智慧之輪、天橋立ビューランド (天橋立View Land,即飛龍觀)、回轉橋
天橋立沙洲:天橋立松樹林,松樹分佈圖
府中:傘松公園(即昇龍觀)、成相寺、真名井神社、元伊勢籠神社

伊根舟屋

伊根舟屋其實是一個建築群,靠海、比鄰而建。面向海灣的舟屋一般用作放置船隻及船具。現時不少舟屋經已改建,變成可以出租給遊客住上一晚的地方。對遊客來說,是一個特別的住宿體驗。有興趣在伊根町住上一晚,可透過伊根町觀光協會的網頁進行預約。

整個伊根町其實地方不大,景點不多。區內可以步行、坐巴士或利用伊根町觀光協會提供的免費腳踏車前往各個景點。

交通

要到天橋立或伊根舟屋,多數人都會在大阪或京都出發。建議大家購買關西廣域鐵道周遊券 JR West Kansai Wide Area Pass。無論由京都或大阪出發,要到「天橋立」必須先坐JR特急到「福知山」轉乘「京都丹後鐵路」到「天橋立」站。從前JR West Kansai Wide Area Pass 只包 JR 列車,「京都丹後鐵路」由福知山至天橋立一段必須自費。但由2017年4月起,持有JR West Kansai Wide Area Pass 可搭乘「京都丹後鐵路」自由席,而不需另加收費。

景點套票選擇

如上面的介紹,天橋立是一個很大的景區。要到兩大景點,「橋立ビューランド 」及「傘松公園」(即昇龍觀),纜車券是必不可少的。配合不同行程,丹後海陸交通株式會社推出了多種特惠車票組合 (お得なチケット),詳情可參看它們的網頁。或到步天橋立站後,到觀光案內所了解詳情。在天橋立地區,我選擇了騎腳踏車(租單車400yen/日)由文珠到府中。所以,在天橋立只買了最基本的套票「天橋立二大展望所めぐりチケット」,1200yen,只包兩個展望所: 「天橋立ビューランド」及「傘松公園」的來回纜車票。 如有興趣坐船,可以考慮其他套票組合。

除了購買兩個展望所的來回纜車票外,如有意到「成相寺」,必須購買「成相寺登山巴士」票,票價為 $1100 yen ,包入山費用。登山巴士由傘松公園出發,約7分鐘就到逹成相寺。成相寺的景點不算多,主要有成相寺和平成五重塔,建議逗留時間為1.5小時,需要留意登山巴士時刻表,中午時段12點至1點,一小時只有一班車。

行路前往成相寺可行嗎?
成相寺地理位置較高,由傘松公園往成相寺是上斜路段,大部份路段坡度逹45度。行車路面狹窄,只容許一部巴士經過。加上一、二月下雪,路面濕滑,絕不建議步行前往,免生危險。即使步行前往成相寺,每人也要付700 yen 入山費。


坐船有兩種:
1) 伊根湾めぐり遊覧船
乘船地點位於伊根町,船程25分鐘,讓遊客能由海上眺望伊根灣及伊根舟屋群。每日早上九時至下午四時,逄0分和30分,均會發船。費用為680 yen。
(2) 天橋立觀光船
往返天橋立「文珠」地區及「府中」地區(一の宮桟橋),價錢: 單程530yen,來回960yen。船程為12分鐘。關於時刻表,可參看官網

天橋立至伊根舟屋

而天橋立至伊根舟屋,可坐丹海巴士,在天橋立上車,5、7、8、9線均可到達伊根,時刻表可按連結查詢,車程為一小時左右,車費為400yen。

 

伊根町的交通

伊根町地方不大,當地觀光案內所非常貼心,在指定四個地點(伊根灣遊覽船搭乘處、伊根浦公園、伊根觀光協會、伊根郵局)提供免費腳踏車給遊客柤借。無須登記,先到先得。用完的腳踏車可在以上四個指定地點還車。大家可利用免費腳踏車前往各景點。

天橋立/伊根舟屋建議逗留時間
天橋立起碼逗留兩日一夜。而伊根舟屋建議過一晚夜,體驗舟屋生活。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一次玩盡海之京都、森之京都、城崎溫泉

京都,一個對不少人耳熟能詳的地方。相信不少人去過京都不只一次,但相對於「京都」,相信認識「海之京都」、「森之京都」的人會相對較少。

「海之京都」其實是指位於京都府日本海沿岸的景點,最有代表性是「天橋立」、「伊根町舟屋」。而「森之京都」即是指位於京都府山林地區的景點,最有代表性是「美山町合掌村」。

如果你已玩厭了市區景點,想進行深度行,不妨像我一樣,由大阪出發,一次玩盡「海之京都」、「森之京都」以及「城崎溫泉」,認識這些近郊的景點。

行程

我的行程是在一月頭進行的,一次過到訪了大阪、京都、天橋立、伊根、美山町和城崎溫泉。若對個別行程有興趣,詳情可按個別連結,方便規劃。

第一日 香港-台北,宿:台北
到台北當然不能錯過麻辣火鍋,麻辣火鍋店即是深宵也營業
第二日 台北-大阪,宿:大阪
到大阪吃梳乎厘班戟是指定動作吧!不像香港要排長龍
第三日 台北-大阪-天橋立: 天橋立ビューランド (天橋立View Land,即飛龍觀),宿:天橋立
對天橋立的行程有興趣,可參看我另一篇「海之京都-天橋立、伊根舟屋懶人包」
要親身感受什麼是「飛龍觀」,必須從跨下窺看,將天和地倒轉過來,就有飛龍在天之感
第四日  天橋立: 回轉橋、天橋立沙洲、傘松公園(即昇龍觀)、成相寺、真名井神社、元伊勢籠神社-伊根舟屋,宿:伊根舟屋
對伊根船屋行程有興趣,可參看我另一篇「海之京都-天橋立、伊根舟屋懶人包」

由傘松公園眺望天橋立稱為「昇龍觀」,如飛龍朝著自己飛近
位於成相寺的「平成五重塔」,充滿日本建築特色,紅色的外牆,配上白色雪景,份外吸睛

意大利有水鄉威尼斯,香港有大澳,而日本就有伊根
在伊根町的街上,有一種時空穿梭的感覺


第五日 伊根舟屋-城崎溫泉,宿:城崎溫泉
伊根町現時有一部份舟屋已改裝,上層可供遊客租住,設備齊全

城崎溫泉街相當繁榮,特別之處是旅客可穿著溫泉浴衣在溫泉街上四處走和利用「湯巡」券走訪各大大小小溫泉



第六日 城崎溫泉-美山町,宿:美山町

冬日的美山茅屋村

第七日  美山町-京都,宿:京都
市區的行程不詳述,基本上因應個人興趣,各色其色

第八日 京都-大阪,宿:大阪


第九日 大阪-台北-香港,安抵香港

交通

我的機票是換回來的,redeem Asia Miles 。坐 CX由香港經台北至大阪。補$400-$500 稅便到手。當然大家可以趁廉航低價入手往大阪的票,大部份時間可以不到$2000 來回直航到大阪。

在台灣轉機的一大好處是可以趁機品嘗台灣美食,我轉機的晚上就到了「這一家」吃麻辣火鍋

本地交通

今次的旅程我買關西廣域鐵道周遊券 JR West Kansai Wide Area Pass。有效期為五天,價錢為10000 yen。建議大家在出發前,於 JR West 的網站先行預訂,可以 9000 yen 價錢入手。預訂時不需要立即付款,但會收到確認電郵。謹記列印好電郵攜同到日本 JR 綠色窗口。這樣就可以以9000 yen 買到 JR West Kansai Wide Area Pass。如什麼都沒準備,到日本也可即場購買,但價錢為 10000yen。所以,記住要在網上預先預訂!

 JR West Kansai Wide Area Pass 注意事項
必須連續使用五天。不可劃位。

我的 JR Pass 是由第二天,從大阪到天橋立開始使用,至由美山町回京都結束。所以,我由京都回大阪是額外自費的。不過不用擔心,京都回大阪有很多鐵路選擇:包括 JR、新幹線、近鐵、阪急電鐵、京阪電鐵。取決於上落車地點。
如對日本交通不太熟悉,可到 Yahoo! Japan 的乘換案內查詢不同往來京都大阪方法、時刻表及價錢。

行李

冬日遊日,難免會遇上落雪,拖著行李,日日換酒店,更是舉步維艱。建議預訂時,可安排行程首尾住同一間酒店,然後詢問職員可否寄存行李於酒店內。另外,到近郊可使用「宅急便」服務,將行李寄送到隔日的酒店。如對如何利宅急便服務寄送行李有興趣,可參考我另一篇文章「遊日如何利用宅急便寄行李教學」

針對上述行程,因為伊根舟屋不適合帶大型行李,我在天橋立便將行李寄送到城崎溫泉。而在城崎溫泉,我又將行李直接送回大阪。因為美山町同樣不適合帶大型行李前往。

正值1月,日本天氣寒冷。然而,日本大部份室內地方暖氣全開。建議以「洋蔥式穿法」應對。

每年11月至隔年3月尾是松葉蟹期季節,在此段時間期間,不少位於「天橋立」、「城崎溫泉」的溫泉酒店,也跟出松葉蟹套餐給客人預訂。有興趣吃松葉蟹,不妨預約溫泉酒店時一併預訂松葉蟹晚餐。
每年11月至隔年3月尾是松葉蟹期季節,城崎溫泉街四處都可品嚐到蟹

松葉蟹配鰤魚溫泉晚餐



除了松葉蟹,這個旅程吃過比較特別的是美山町牛奶、牛奶布甸,牛奶味特濃。建議大家造訪美山町時,可以一試。


另外,在京都市區,我覺得大家如像我是一個「抹茶控」,必定要到不同茶室吃抹茶甜品。來一杯抹茶芭菲或吃一個抹茶雪糕,立即幸福感倍增。

大愛京都抹茶甜品


而大阪,我自己特別喜歡千房的大阪燒和炒麵,基本上每次到大阪也是必吃。而另一個我覺得到大阪可以一試是之前非常流行的「梳乎厘 Pancake」。在香港排長龍的兩間「幸福 Pancake」和「Gram」,在大阪排隊不到一小時就吃到。

很喜歡幸福Pancake

我很喜歡浸溫泉,基本上冬日來日本的指定動作就是浸溫泉。天橋立和城崎溫泉均有不少溫泉酒店可選擇。城崎溫泉如黑川溫泉,有湯巡。即客人可憑「湯巡券」,到指定七個外湯浸溫泉。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在城崎溫泉,可好好利用湯巡券泡溫泉,只租住較平價溫泉酒店便可。因為基本上待在酒店時間不多。

而伊根町方面,我強烈推介大家租住伊根舟屋(Boat House)まるいち。舟屋以水而建,舟屋主要用來放置船隻和漁具,舟屋正對面為主屋,用來住人。現在,為旅遊業,不少舟屋改建,下層繼續泊船,但上層改建為可住人的地方,設備完善,出租給旅客。我個人覺得住在舟屋是一個特別體驗。

美山町可住民宿,但要有心理準備民宿設備一般比較簡單,再者手洗間和沖涼位置均不在房間內。到美山町參觀的當天,我沒有住在美山町的民宿,只住在附近一間溫泉酒店。溫泉酒店比較原始,同樣廁所不在房間內。






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減塑生活

減塑生活

近來綠色生活、「走塑」、「走杯」、「走飲管」興起。我喜歡潛水,自問不會亂拋垃圾。到超市也有自備環保袋。我只能說,我覺得自己不是特別浪費,但又不算特別環保。三餐中,除了早餐,我多是堂食或者在家中食。

檢視生活
源頭
但當我細心檢視我每日生活,我發現其實我那自以為不是特別浪費的生活,其實製造了不少塑膠垃圾。
早餐
返工前,我習慣買外賣早餐回公司吃。早餐有時是兩個中式包,用膠袋裝起,一樣一個。說真的,短短幾分鐘我便會吃完那個包,然後,那膠袋便掉進垃圾桶內。另外,我也喜歡小賣檔的早餐,有時是炒麵,有時是腸粉、燒賣、熱奶茶。塑膠盒、紙杯、竹籤、攪拌棒是必有的。除此之外,我的早餐有時會是麥當當的超值早餐,包裹麵包的紙、紙杯、蓋、膠攪拌棒、紙袋,這些塑膠垃圾在我享用完早餐,全都會送進垃圾桶。有時精神不夠,我會到 Pacific Coffee/ McCafé 買一杯咖啡,於是又會用上一個紙杯、杯蓋、攪拌棒。值得留意的是所謂的「紙杯」是不能回收,原因是它內有塗層。

午餐/晚餐
即使幫襯餐廳,全改為堂食,也不代表能完全走塑,因為香港大部份快餐店或者小店,為節省洗碗成本,全用即棄餐具。所以只要幫襯這些餐廳,不管堂食/外賣也會製造了塑膠。

飲料
我很少飲冷飲,所以不少快餐店現行的「走飲管」政策,對我影響輕微。但我偶爾會喝珍珠奶茶,喝一杯台式飲料,勢必造成一隻膠杯、飲管的垃圾。

所以單單在飲飲食食上,其實已不知不覺製造大量垃圾。

裸買?
早前,看到一篇關於環保走塑的報導,當中有一句我很印象深刻。報導說我們到餐廳/小食店/咖啡店要買是他們的食物,不是膠盒、膠杯。提倡大家「裸買」。

都市人生活實在太方便,近年手機外賣應用程式又大行其道,加劇我們「用膠」量。我想大多人像我一樣,太習慣便利生活,對環保生活處於無知無覺的狀態。身為典型都市人,一聽環保,自然覺得困難重重,甚至覺得環保是一刀切問題。理所當然覺得應從政府立法著手。覺得我們一般市民,很難完全走塑。

一步一步慢慢減塑
但當我細心再思考這問題,其實環保從來不是 all or nothing。要生活完全走塑、低碳生活當然非常困難,我自問也沒能力做到。雖然做不到完全「走塑」,但「減塑」卻不是遙遠的夢想,只要肯踏出第一步,慢慢去做。讓我們一起從一個無知無覺的人,開始注意減塑,從生活小事著手,改變一些既定生活習慣,盡可能出一分力,其實已經比「完全咩都唔做」來得好。

減塑方法
1)環保袋
永遠放一個環保袋在手袋裡

2)節慶派對/BBQ提議大家自備餐盒、餐具
試想像一個聖誕Party 每人用兩個紙碟食party food, 十個人就有20個紙碟。公司party 更牽涉上百人。自備餐盒好處不只是環保,它比紙碟、膠碗耐熱,方便你盛載各種食物,如熱食、丸。它盛載容量又大,方便你一轉拿取到所有想吃的東西。又可裝起多餘食物,帶回家吃,避免浪費。所以,環保有時有好處。不妨鼓勵身邊朋友一齊自備餐盒、餐具。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今年聖誕公司Party 我便成功游說多位部門同事一起自備餐盒。

3) 隨行杯/自備咖啡杯
喜歡喝咖啡的朋友嘗試自備咖啡杯或隨行杯買咖啡外賣,有些Cafe 用自己咖啡杯是有折扣。環保之餘又省錢。

4)Roll eat 
環保再用麵包袋,好處是易於收藏,可長期放於手袋中。要買麵包、小食就能大派用場。

5) 手巾仔
在公司女廁的垃圾桶內,我常常看到滿滿的抹手紙。我細心反思自己的習慣。其實每次洗手,我便會用上兩張抹手紙。當一日上班期間去,會洗五次手,那我一個人便會用上十張抹手紙。公司上百人,一日內就會用上1000張抹手紙。有趣的是如果公司抹手紙架,抹手紙被用光,清潔姐姐未能及時換上,一部份人會選擇用吹手機。而我和大部份同事一樣,會選擇在手洗盆盡量Fling 乾雙手,便如常生活。所以,洗手後用抹手紙其實並非必須。說到代替品,我想到「手巾仔」。現在,我仍努力嘗試改變自己生活習慣,不要一洗完手就去拿抹手紙,而是去用手巾仔。這條路滿困難,但卻是我能為環保輕易做到的事。

困難
減塑的方法,其實有很多很多。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其實是自己的決心。人總有「羊群心理」,當全部人都「理所當然」過著從前便利生活,而自己卻要反其道而行,帶著環保餐盒、餐具、手帕想過「減塑」生活,的確需要勇氣。通往成功之路從來不是直路。要力行環保和做所有正確的事一樣是需要勇氣及堅持。現在大多數店家對環保意識也大大提高,只管不怕煩帶上你的環保餐具去買早餐,只管不怕煩拜託店家將食物裝進餐盒,這樣就大大幫助走塑。

咖啡初哥:咖啡點飲先平

咖啡初哥: 咖啡點飲先平


每天早晨由一杯咖啡開始。無可否認,咖啡已經成為大部份人的 morning drink,我也不例外。早餐總喜歡有咖啡、奶茶。

我的咖啡癮不大,又是品嚐咖啡的初哥,更怕苦。咖啡糖可以不加,但一定要加奶。早上,若想喝杯咖啡,有很多不同選擇,價錢豐儉由人。




咖啡選擇

1)罐裝/樽裝咖啡

早上,若時間緊迫,我會在便利店買罐裝的雀巢咖啡或純粹喝,價錢便宜,約$7-18。多是冷飲,味道偏甜。想進一步節省成本,可在超市大批入貨,每罐可再便宜$1-2。



2)即溶咖啡

即溶三合一咖啡,非常方便。放一盒在家、在公司,帶上幾包去旅行,一加熱水、攪拌就可以喝。以我喜歡的舊街場白咖啡為例,一盒十包,價錢為$26。平均每杯成本為2.6。



3) Cafe 級的咖啡

如果時間充裕,我會幫襯 Pacific coffee 或者 McCafé ,通常會買 latte或 cappuccino 。咖啡我能接受不加糖,但奶一定要落,因為怕苦。

A) Pacific coffee 
Pacific Coffee 有自己的 Loyalty program。Pacific coffee 成為會員方法很簡單,在門市買一張 The Perfect Cup Card ,內有$200 儲值金額。然後,一消費,此卡便會自動啟用。每消費$1有1分,滿20分當$1 用。詳情可瀏覽其官網

 一杯Latte 或 cappuccino ,分大中細,要$34-38-42 左右。若有自携杯,減$3。利用 The Perfect Cup Card 積分(20分當$1),即約莫95折。除此之外,The Perfect Cup Card 不定時有特別優惠,如會員買一送一,Top up $200即送 Tall size coffee。

B) McCafé 
而 McCafé 有儲印花計劃。在 McCafé 消費可得一個印仔,儲滿四個有免費飲品。而 McCafé ,細杯裝 cappuccino 只是$14。Citibank 信用卡可免費升級,由中杯免費轉大杯。若想提高性價比,當然買四杯 Cappuccino ,買四送一,平均每杯$11.2。



4) 在家自己沖咖啡

若想喝精品咖啡,又想省錢,大可在家中沖泡咖啡,沖泡方式大致可分以以下幾種 (想更詳細了解各沖泡方法,可參考Accupass 生活誌中一篇「義式濃縮、手沖單品、虹吸壺、摩卡壺一次搞懂千變萬化的咖啡沖」:

A) 手沖咖啡
又名濾掛式咖啡,所需工具有濾杯、濾紙、咖啡粉、咖啡壺。懶人們可考慮掛耳式咖啡。

B)摩卡咖啡壺(Moka Pot)
所需工具就是摩卡壺,放在爐上加熱,利用水蒸氣壓力沖煮咖啡。

C) 咖啡機
有分美式咖啡機、意式咖啡機、虹吸咖啡機(Siphon)、義式濃縮咖啡 (Espresso)、膠囊咖啡機。

我並非專業咖啡愛好者,為省時省空間,我選擇「便携手壓咖啡壺」。

我的便携手壓咖啡壺

其實我一直想要一台 Nespresso ,最平型號機價約$1000,一杯膠囊咖啡成本約$4-$5 左右。比較到 Pacific Coffee/ McCafé 飲咖啡,平一大截。但礙於家中空間有限,所以一直沒入手。直至近來發現 Staresso,一款便携手壓的咖啡機,便急不及待購買。


Staresso 的好處是不用電、濾紙,簡單步驟就能沖出一杯有黃金奶泡(Crema) 的咖啡。使用方便,適合帶去旅行。另外,它既可沖現磨咖啡粉,又可以沖泡Nespresso 的膠囊咖啡。在香港購買若需$400 左右,和淘寶的價錢相約。製作咖啡成本(不計機價),約$2-$5 取決於用膠囊,還是咖啡粉。但怎樣算,也比直接在超商買罐裝咖啡或到 Pacific Coffee 或 McCafé 喝一杯咖啡划算。

Staresso沖好的咖啡,有一層黃金奶泡,很養眼,充斥著滿滿咖啡味。喜歡特濃咖啡的可以趁熱直接飲用。喜歡 Americano ,可加水享用。我怕苦,會加奶才飲。要怎樣加奶,我發現也大有學問。首先就是奶的比例。Staresso大概可泡出最多80ml 的濃縮咖啡。Cappuccino 的咖啡和奶比例是1:1;而Latte是1:2。奶不能落涷奶,可以想像一次過加一份以上的涷奶落剛泡好濃縮咖啡,會令咖啡急速降溫,影響味道。有人說過,咖啡最佳的品嚐溫度是45度,我沒有仔細研究急速下涷奶,咖啡溫度會變成多少,但反正我喜歡喝熱咖啡,加熱鮮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第二是奶泡。常常很羨慕別人可在咖啡中拉出各種各樣的花(Latte Art),秘訣在於奶泡。在家想有濃密的奶泡,可買奶泡壺。涷奶比較容易有奶泡。不想買奶泡壺,可將涷奶放在密封玻璃瓶,再大力搖至起泡,讓其體積增加至一倍,再加熱。而我就買了 IKEA 牛奶打泡器 Milk Frother($9.9),先將涷奶打至濃稠一點,再放進微波爐加熱30-60秒。雖然有打牛奶打泡器,令牛奶濃稠一點,但遺憾我一直也未能成功用牛奶拉花。
Staresso 沖出來的 Espresso 有一層很吸睛及香氣四溢的 Crema



環保有法
附註:喝膠囊咖啡後,若將膠囊直接掉進垃圾桶,不太環保。我會剪開膠囊,將咖啡粉倒出,用碟攤平,再放進微波爐加熱30-60秒,然後將咖啡粉儲起。儲起咖啡粉可以放進茶袋,再放進鞋櫃、衣櫃、雪櫃僻味。而餘下膠囊我會儲起,再拿回 Nespresso 回收。

當然,想更環保,可考慮能重覆使用的膠囊,或乾脆改用現磨咖啡粉。

另外,想慳錢,又想環保,我會建議大家購買自携咖啡杯/保溫壺/FoFoCup(在這統稱為隨行杯),方便將自己在家裡沖泡咖啡倒進去,帶回公司慢慢喝。另外,自己不想泡咖啡時,隨行杯又可方便外出買咖啡,省卻紙杯(買咖啡紙杯話就話係紙杯,但內有防水塗層,不能回收)。

購買隨行杯的考慮
買隨行杯時,要注意容量。Tall 、Grande、Venti 的容量分別是12、16 及20 oz。1 oz 等如29.57 ml。我通常會叫Grande,容量為16oz (約480ml)。隨行杯最好可裝500ml 的容量。另外,選購隨行杯還要注意物料。市面上的隨行杯多是膠或不銹鋼。如喜歡喝熱飲,絕對建議選擇用不銹鋼,保暖、安全。除此之外,防漏的設計也相當緊要。

有興趣購買隨行杯的朋友,可參看「2019 十大隨行杯人氣排行榜」。但購買前,宜先了解自己實際需要,如自己是不是真的願意帶隨行杯買外賣餐飲,才決定購買。免得做成二度浪費。


我的隨行杯是一個不锈鋼的咖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