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


「生活營營役役,每天做著一樣的工作,過著一樣的生活。返工等放工。放假去旅行就是工作最大的動力。好不容易等到放假,可以去旅行,但旅程轉眼就過。旅程結束,開心過後,回到工作,巨大的落差,令人倍感失落,又會期待下一段旅程。」

Kerið, Iceland


我相信以上一段獨白是無數打工仔的心聲。有沒有細心想過旅行是什麼一回事?一個怎樣的旅行才適合自己?要和什麼人去?旅行的意義又何在?

你喜歡那種旅行類型?

如果按旅行形式劃分,旅行大致可分為跟團和自由行。

1)跟團

跟團的好處在於機票、酒店、行程,所有事都有人安排好。只要「帶個人」去就好。我喜歡自由行,但又不抗拒跟團,原因有三。第一,有些地方基於安全理由,不得不跟團前往。第二,有些時候想值著旅行好好休息,難得放假去一趟旅行,有人安排好一切未嘗不可。第三,我和家人同行時多跟團,避免爭執。

2)自由行

自由行可再細分為全自由行還是半自由行。

A) 全自由行
簡單來說就是整個旅程,無論機票、酒店和行程也一手一腳由自己包辦。

B) 半自由行
半自由行又可分為三種。第一種和跟團一樣,跟旅行社報名,機票、酒店、部份行程由旅行社代辦,有領隊一齊出發及回港,只是當中有幾天全天自由活動。第二種,就是自己在網上買套票 (Package),代理(agents) 會代辦機票、酒店及安排行程。跟潛店去潛水就是這種。而第三種,就是要自己訂好機票,當地旅行代理(local tour agency)會安排酒店、交通及活動。

除了跟團和自由行兩大形式,旅行又可以按不同的交通手段細分,如自駕遊、鐵道遊、單車遊等。另外,又可以按不同主題劃分,如購物之旅、飲食之旅、潛水之旅、朝聖之旅等。除此之外,又可以按預算劃分為背包遊、窮遊、豪華團等。旅行就是各適其適。

和誰去旅行?

自己?朋友?同學?伴侶?同事?家人?
好旅伴難求,能夠一起去旅行是一種緣份。若找不到旅伴,不妨考慮自己一個人出走,因為這世界沒有人比自己更理解自己。

Underwater, Palau

怎樣才算好的旅伴?

我覺得好旅伴有以下特質:

1)興趣和價值觀相近
旅行牽涉一連串的決定,又牽涉金錢,與一個興趣和價值觀相近的人去旅行,自然能減少分爭。

2)不計較、願意包容
所謂「相見好,同住難」,旅行面對很多生活大小事。大家在香港各有住處,生活習慣未必一樣。去長途旅行,朝夕相對,容易顯露真性情。所以,包容是很重要。

3)有一技之長,應出力時出力,沒法出力別出聲
每個人都有不同長處,例如識駕車、數口精、識煮飯、體力爆棚(可搬搬抬抬)、識搞笑(緩和氣氛)、識外語等。該發揮時便應當仁不讓。沒法出力,由其他旅伴代勞時,應不抱怨、不多加意見。

4)投入
請不要只做低頭族,記掛著香港的一切,而忽略身邊的人,錯過身邊的風景。

Fjadrargljufur canyon, Iceland


說起「低頭族」,不得不提FOMO。

大家有FOMO 嗎?

有沒有發現人在旅途,尤其身處歐洲,亞洲人做低頭族的頻率比西方人多。有沒有留意在旅途的我們,多用著手機做那些事?社交謀體?whatsapp ? WeChat ? Lines? Facebook? Instagram? 還是check email?我們準備去旅行,每每考慮到 WiFi 蛋、數據卡,務必要在異地仍能網絡暢通。其實大多數人早已網絡成癮、機不離手,只是很多人都不願承認。

FOMO 是近年比較新的用語,全寫為Fear of missing out,中文翻譯為錯失恐懼症,擔心別人在自己不在時經歷了非常有意義的事,所以感到患得患失。不知大家人在旅程,會否害怕錯過香港什麼?因為害怕錯過,所以就頻頻看手機,留意各社交群組的最新動向?

其實每個人對旅程有著不同的期待,有的想拓展視野,有的只想好好放空。我是屬於JOMO的人。JOMO 即是Joy of missing out,享受那些錯過帶來的好事。我喜歡到和香港有一段時差的地方旅行,因為有時差,我除了可以在我該休息的時間休息,還可以在香港的家人、朋友、同事休息時休息。當然你可以說,我自己不看手機就好。但我不看手機,不代表我的同伴不用。所以,「有時差」像一段官方時間,大家都可以暫時放底香港的一切,專注旅行。我的JOMO性格,加上時差,讓我避世,可靜悄悄在地球另一端好好漫活。所以,若大家是FOMO,不妨為自己,為你身邊的旅伴,嘗試在旅行中做JOMO。

Mt Cook, New Zealand

在旅行扮演著什麼角色

和不同人去旅行,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些人,只要和他們在一起,即使什麼不做,也覺得份外安心。我慶幸我生命中有這樣的朋友,跟著他們我可以不用帶腦去旅行。我喜歡規劃就規劃,不喜歡就一起放任,隨遇而安,佛系旅行。而相反,有些人,我和他們在一起,我會盡最大努力做好領隊一角。由訂機票、酒店,規劃行程,我都會一手包辦。我們有很好的默契,他們真的是沒所謂,完全相信我的眼光。我其實不覺得規劃行程是苦差,反倒樂在其中。因為由零,至漸漸認識一個地方,是件快樂的事。

旅行就是一起去解難,一起去完成一件事

目的地其實在那裡並不重要,重要是過程和身邊的人。因為有時計劃歸計劃,計劃有時趕不上變化。

Namafjall Hverir, Iceland


曾經,我覺得和朋友一起自由行,大部份事由我作主導,感覺像領隊,帶領著大家完成旅程。但細心想想,他們是沒義務跟足行程。當中出現意外、困難,也有賴大家共同解決。大家能順利完成旅程,看到很多美麗的風景,完全不是我的功勞,重點是因為我們在一起,才能到很多地方,有很多美好回憶。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每一趟旅程,因為每次都獨一無二,亦沒有人知何時是最後一次。最動人的說話是「我們下次一起再去xx旅行」。有「下次下次」,就是最好旅程。

Kirkjufell, Iceland

這些年旅行教曉了我的事

這些年來,旅行教曉了我很多事,為我開創了很多可能性
Dubrovnik Old Town, Croatia

因為去日本旅行,啟發我學日文。因為試過自駕遊,啟發我學揸車。因為去過浮潛,我又喜歡海,啟發我學潛水。因為歐遊想慳錢,啟發我學煮飯。因為旅行怕蕩失路,啟發我學看地圖。因為想繼續去旅行,啟發我細心研究信用卡積分計劃。因為要計劃去旅行,啟發我對於訂機票、酒店、租車、規劃行程變得駕輕就熟。漸漸我覺得,只要我願意,金錢足夠,絕對可以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旅行。

Sveti Stefan, Montenegro


生活中,我是一個普通得不行的上班族。旅行中,我看到另一個自己。一個敢於冒險、熱愛世界的自己。每年會去滑雪、會去潛水、喜歡到海外行山。

Kotor, Montenegro

如何克服旅行後遺症?

每次去完長途旅行回港,我的旅行後遺症是極度嚴重。返工便看著鐘想放工。我努力追趕著香港生活節奏,讓生活接軌,表面相安無事,内心卻非常難過。會常常想起旅行的點點滴滴。我不再完整,因為有一部分的我遺留在異地。

Lake Jasna, Slovenia


夜深人靜時,我的空虛感更會倍增,患得患失。或許,旅行帶給我的衝擊太大,我不再是從前的我。但奈何我要重回從前的生活,落差太大,一時適應不了。

National Park Plitvice Lakes, Croatia


朋友說時間會令我痊癒,只要著手計劃下一段旅程,我就會好起來。的確,時間會讓我好起來,慢慢在香港消磨幾個星期,便打回原形,適應那原本的我過著的生活。但旅行的悸動猶在,內心渴望著未來的旅行。如果旅行是一種病,我相信我是重度的患者。

The Church of Good Shepherd, New Zealand


當然在香港的我,也會努力過生活。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旅程。

Dubrovnik Old Town, Croatia



關於旅行的意義

Dynjandi waterfall, Iceland

世界很大,很多地方值得去。如果不走出去,根本不會察覺。希望每個人也能找到旅行的意義。

Goðafoss waterfall, Iceland

Jokulsarlon, Icela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